html模版你知道嗎 針刺也可代替麻醉藥物
編者按:
3月27日至4月2日,是我國首個“中國麻醉周”,主題為“從麻醉學到圍術期醫學”。“中國麻醉周”是由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倡議發起的,旨在促進群眾深入瞭解麻醉學相關知識,更好地配合手術麻醉及圍術期康復,提高麻醉學科的公眾認知度。麻醉有著怎樣的發展史?麻醉醫生的工作是不是就是打一針這麼簡單?麻醉到底會不會讓人的智力下降?
在首個“中國麻醉周”到來之際,華商報特邀我國麻醉醫學界的巨擘、知名麻醉醫學專傢、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院長熊利澤教授,為您縱論麻醉的前世今生,帶您走近頗為神秘的麻醉世界。
在臨床麻醉的歷史上,曾有一種麻醉方式,隻需要針刺某些部位,而不使用麻醉藥物,就能讓患者完全清醒地接受手術,這是中國人對麻醉醫學的重要貢獻之一。
唐代狄仁傑就曾用針刺為患兒止痛
針刺是中國古代醫學的瑰寶,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唐代《集異記》就記載瞭狄仁傑用針刺進行止痛、為一患兒摘取鼻部疣贅的故事。但針刺用於真正意義上的手術麻醉卻是在一千多年以後。
1958年8月30日,上海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采用傳統針刺手法針刺雙側合谷穴,對1例患者施行扁桃體摘除術。整個手術過程並未註入任何麻醉藥物,患者僅有輕度惡心和手術部位局部少量出血,手術情況良好。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報道的僅用針刺止痛完成的手術。
同年的12月5日,西安市第四人民醫院耳鼻喉科應用電針方法刺激患者雙側內關和太沖穴,也成功完成瞭一例扁桃體摘除術。
經報紙報道後,針刺麻醉很快在全國掀起一股熱潮。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首度訪華時還曾要求參觀針刺麻醉手術。到1979年,全國針刺麻醉手術總例數躍增至200多萬例,針刺麻醉取得瞭前所未有的成績和影響力。
改革開放後,隨著西方新型麻醉藥物和技術大規模進入中國,新藥物和新技術為患者帶來瞭更充分的鎮痛,為手術醫生提供瞭更好的肌肉松弛條件。在西方現代麻醉學的強勢來襲之後,針刺麻醉的弊端顯得尤為突出。此後數年,針刺麻醉逐漸離開瞭大眾的視野。
針刺麻醉再度回到手術室
隨著時代變化和老齡化社會的來臨,手術的復雜性和安全性越來越受到挑戰,高危患者越來越多。國外研究和統計報告顯示,手術後30天內患者死亡率仍高達0.56%~4.00%。按世界平均值估算,我國2016年有至少90萬的患者在術後死亡,已成為我國排名第四位的死亡原因。
人們已經發現減少術中麻醉藥的用量,能夠一定程度地減少術後並發癥,從而降低病人的死亡率。那麼,如何在滿足手術需要和患者安全的同時,減少麻醉藥物的用量呢?此時,針刺麻醉就成為一個絕佳的選擇。
最新研究表明,針刺最大的優勢是通過調動患者自身的內源性機制,產生鎮痛作用並調節生理狀態,理論上能夠減少麻醉藥物的用量,與現代麻醉藥物和技術聯合應用,能夠達到“揚長避短,優勢互補”的效果。
隨著國內不少麻醉學傢的深入研究和不懈努力,針刺麻醉這一一度遠離普通大眾視野的麻醉方式,再度回到瞭醫院的手術室。過去30年間,針對針刺麻醉的大量科學研究發現:聯合應用針刺可以減少吸入麻醉藥物、肌肉松弛藥物、鎮靜和鎮痛藥物的用量。進一步的研究還證實,針刺麻醉的作用並不僅僅局限於減少麻醉藥物用量,合理應用針刺還有助於穩定術中呼吸和循環功能,提高麻醉安全性;而且,針刺麻醉能縮短病人的蘇醒時間,防治術後惡心嘔吐,減輕術後疼痛強度,減少術後鎮痛藥物用量及其不良反應;此外,針刺麻醉還能改善患者由於疾病、手術和藥物等因素造成的免疫抑制,促進術後免疫功能恢復等作用。原來,現代麻醉並不是針刺麻醉的“終結者”,二者其實可以成為一對齊頭並進的“合作者”。
讓“針藥平衡麻醉”重新走進大眾視野
隨著針刺麻醉研究的逐漸深入,它的地位也不斷被更改。自1996年著名的針刺研究學者韓濟生院士提出“針刺輔助麻醉”以來,圍術期針刺又經歷瞭“針藥復合麻醉”的階段,針刺在現代麻醉中的應用在不斷提高。
2015年,筆者的研究團隊在大量基礎和臨床研究的基礎上,根據針刺減少麻醉藥物用量、減少術後並發癥、促進術後恢復等積極效應的顯著結果,提出“針藥平衡麻醉”的新概念,將針刺與麻醉藥物提到平衡作用的高度,強調手術麻醉與患者安全之間的平衡、外源性藥物與患者自身保護之間的平衡、手術創傷與術後恢復之間的平衡以及麻醉狀態與清醒狀態之間的平衡過渡。我們將這一概念先後發表於《英國麻醉學雜志》和《中華麻醉學雜志》,均獲得瞭高度認可。
我們在提出概念的同時也意識到針藥平衡麻醉仍面臨一些問題,例如,如何針對不同的患者選擇最佳的針刺方案,不僅需要中西醫雙方合作,還需要科學的臨床試驗予以證實;針藥平衡麻醉是否對手術患者的遠期健康產生影響目前還不得而知,仍需要我們深入探討。因此,加強針藥平衡麻醉的科學研究,挖掘理論意義,擴大臨床應用,將是針藥平衡麻醉重新走進大眾視野、服務手術患者的唯一途徑。
我們對針藥平衡麻醉充滿信心,堅信用科學的方法解讀“平衡”二字,將為針刺在圍手術期的應用開辟光明的未來。我們也期待著有更多的人瞭解針藥平衡麻醉,享受這一溫和有效的麻醉方式為您帶來的安全舒適的麻醉新體驗。 熊利澤 楊謙梓
【作者簡介】
熊利澤: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院長、教授、主任醫師,中華麻醉學會主任委員,亞澳麻醉學會主席,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973項目首席科學傢。
楊謙梓: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博士,曾在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進行兩年博士後研究,發表英文論文22篇,現擔任針刺研究973項目“腧穴配伍效應規律及生物學效應研究”辦公室主任。
麻醉問答
手術麻醉前為什麼要禁食?
華商報:手術麻醉前,醫生往往要求患者要禁食,這是為什麼?
熊利澤:如果胃內有食物,在麻醉過程中可能發生嘔吐或返流,並且麻醉後患者的意識消失,平常能夠保護我們的咽部反射消失,氣管入口的聲門不能關閉,就會引起胃內容物誤吸入氣管內,發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後果是致命的。因此,為保證患者的安全,一般情況下,醫生都會要求手術麻醉前禁食一段時間。
小孩感冒咳嗽時為何不宜麻醉?
華商報:給小孩麻醉時,醫生常會問傢長,孩子最近有沒有感冒咳嗽,這是為什麼?
熊利澤:小孩的呼吸系統,特別是氣管尚處在發育階段,會由於免疫力低和外界環境變化出現炎癥反應(反應性增高)的表現。小孩如果處在感冒咳嗽階段,證明孩子的氣道處於炎癥反應狀態,此時,一個小的刺激就可能引起嚴重氣管痙攣或支氣管痙攣,有時也會發生急性喉痙攣,這十分危險,常會危及生命。
因此,當孩子感冒咳嗽時,最好等到氣道疾病痊愈後再進行麻醉。如果是急診,則應將這一情況如實告知麻醉醫生,麻醉醫生會進行專業評估手術最佳時機並做好應急預案。
全身麻醉會影響孩子智力嗎?
華商報:網上有人說麻醉會讓人變傻,特別是一些傢長擔心麻醉會影響孩子的智力,是這樣嗎?
熊利澤:這個問題常常會被問到。我們從專業角度進行探討:首先,手術後一些人發生認知功能損害是一個臨床現象,學術界將其定義為“術後認知功能障礙”,在老年人中發生率會比較高;其次,由於手術和麻醉兩個因素同時存在,加之忍受病痛,患者短時間內承受的身體創傷和心理打擊都很大,是否因為“麻醉”這種單一因素導致“變傻”還不能明確。所以,麻醉作為有效降低手術應激與疼痛的措施,所帶來的益處更大,我們應合理看待這個問題。如果屬於高危人群,也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降低術後認知功能損害的發生。
關於麻醉對孩子智力發育是否有影響的話題,從2009年第一例臨床研究報道出現之後一直存在爭論,但是,即便是目前正在進行的一些大型臨床研究尚不能得出明確結論。不過現代麻醉采用的麻醉藥物對人體影響極小,依據現有證據,短時間接受全身麻醉,並不會對孩子的智力造成嚴重影響。
局麻與全麻哪種方式更安全?
華商報:老百姓知道的麻醉方式主要有全麻和局麻,那麼,選擇哪種麻醉方式更安全呢?
熊利澤:麻醉學發展到今天,已建立和發展瞭一整套成熟的麻醉技術與方法。老百姓常說的全麻、局麻,已包括瞭專業上說的吸入全身麻醉、靜脈全身麻醉、椎管內麻醉、神經阻滯麻醉、區域麻醉等多種麻醉方式。

台南汽車音響改裝

選擇什麼樣的麻醉更安全,取決於三個因素:1)患者要進行的手術。如對於一個大的器官移植手術,全身麻醉是更安全的選擇,且必須選擇全身麻醉;2)患者的個體情況。患者是否合並其他疾病、身體狀況如何等等都是考量morel汽車喇叭的因汽車高音喇叭素;3)麻醉醫生對麻醉技術掌握水平。如對一個長期使用全身麻醉實施某種手術麻醉的醫生,如果選擇自己不熟悉的神經阻滯麻醉完成同樣的手術,就會有發生更多問題的風險。 華商報記者 盧紅曼

車用喇叭品牌

outlander音響改裝8ED5905BA8C59BE0
arrow
arrow

    t8kvdqsd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